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杂志1993,34(3):167
|
剂型 |
散剂
|
药物组成 |
荜澄茄、丁香、肉桂。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
|
制备方法 |
上药按比例打成细粉,过40目筛,混合均匀,贮玻璃瓶中,密闭保存。
|
用法用量 |
每次0.5-1g,敷于患儿脐孔中央,外用胶布或麝香风湿膏贴紧,隔日1换。治疗6日。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162例,年龄为46日至3岁;病程15-60日,1个月以内为多。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115例,西药组(常规治疗)47例。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结果:中药组痊愈61例(53.0%),好转31例(27.0%),无效23例(20.0%);西药组痊愈14例(29.8%),好转17例(36.2%),无效16例(34.0%)。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意义。
|
药理作用 |
对体重和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取“脾虚”模型小鼠,腹部脱毛,外敷香澄散5日(对照组外敷凡士林),观察对其体重及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取大鼠腹部脱毛,饥饿24小时,仿Alura氏大白鼠肠系膜微循环法,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微循环,待小血管血流稳定后,香澄散外敷腹部,于10、20、30、40、60分钟时,分别观察血管、血流变化,用去甲肾上腺素、妥拉苏林作对照。结果:香澄散外敷可抑制“脾虚”小鼠的肠蠕动亢进,抑制离体兔肠的平滑肌蠕动,可扩张大鼠肠系膜微血管,改善微循环。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