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49
|
剂型 |
搽剂
|
药物组成 |
白芨片100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烧伤。
|
制备方法 |
上药加蒸馏水900ml,浸泡36小时,加热至沸,趁热抽滤,收集滤液。滤渣再加蒸馏水500ml,加热至沸后抽滤,合并2次滤液,调至800ml为白芨胶浆。取呋喃西林粉0.2g,盐酸丁卡因粉1g,蜂蜜200ml,与白芨胶浆混合,加热,搅搓,使呋喃西林粉蒸汽灭菌30分钟、即成。
|
用法用量 |
先彻底清创,用消毒的软毛刷蘸取药液,轻轻涂于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外加烤灯,每日涂药1-2次。Ⅱ°创面2-3日为l疗程,结痂后不再涂药,自行愈合。Ⅲ°创面3-5日为1疗程,创面结痂后,痂下无渗出物时停止用药,痂下有渗出、积液的,清除后继续涂药,全创面干燥为止,早期切痂植皮。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烧伤102例,复方白芨烧伤涂膜剂治疗组62例,烧伤面积5-60%;浅Ⅱ°烧伤34例,深Ⅱ°烧伤16例,Ⅲ°烧伤12例,病程30分钟至24小时。对照组40例,烧伤面积8-45%;浅Ⅱ°烧伤22例,深Ⅱ°烧伤10例,Ⅲ°烧伤8例,病程30分钟至18小时。根据疗效标准:有效:浅Ⅱ°创面涂药后疼痛消失,渗出减少.红肿减轻,1-2日内结痂,7-10日愈合;深Ⅱ°烧伤患者,体温在38℃以下,创面渗出减少,2-3日内结痂,痂下无渗出物,15-20日愈合;Ⅲ°烧伤患者,体温38℃以下,创面渗出减少,2-3日内结痂,痂下无渗出及分泌物,早期切痂植皮,2-3周愈合;无效:涂药3日后症状无减轻,创面渗出未减少,无结痂形成,或有痂下渗出、积液、感染,愈合时间延长。结果;治疗组浅Ⅱ°烧伤有效率85.3%,深Ⅱ°有效率87.5/,Ⅲ°有效率83.3%,总有效率85.5%。对照组成Ⅱ°有效率81.8%,与治疗组比较P>0.05,尤显著差异;深Ⅱ°有效率4O%,Ⅲ°有效率37.5%,与治疗组比较,P<0.O5。有显著差异。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