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3):23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炒白芍12-15g,甘草5-10g,苏梗5-10g,炒枳壳10-15g,玄胡索12g,蒲公英15-30g,石斛12g,煅瓦楞子10-15g。 |
加减 | 恶心呕吐、口苦苔腻加左金丸、姜半夏;腹胀苔腻酌加藿梗、白蔻仁、炒三仙、陈皮;黑便者加云南白药、乌贼骨、旱莲草、血见愁。 |
功效 | |
主治 | 十二指肠球部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十二指肠球部炎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20岁,以28-45岁为多见;病程1个月至30年,一般1-5年。结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半年以上无复发)20例,占55.5%;好转(症状消失,半年内有轻度不适出现)8例,占26.8%;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占6.6%。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