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药材1991,14(5):47
|
剂型 |
冲剂
|
药物组成 |
玄参30g,南沙参30g,生地30g,麦冬60g,白斛30g,黄芩60g,浙贝30g,枳壳30g,薄荷15g,六曲60g,甘草30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喉痹(慢性咽炎)。
|
制备方法 |
上药制成34块。将各药饮片粉碎成粗粉,用2.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制成软材后,用茶剂模型制成茶剂,60℃以下烘干,包装即得。质控:①茶剂块的表面应光滑平整无龟裂;②用沸水冲泡应在2分钟内崩解;③每块重12g,重量差异限度为±10%,10块中超过限度的不得超过2块;④应符合药剂学茶剂的有关规定及药品卫生标准。
|
用法用量 |
每次1-2块,日2次,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冲泡2、4杯后即可将药渣弃去。12-18日为1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喉痹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20-30岁36例.40-45岁52例,60-70岁12例;职业为干部22例,农民30例,工人21例,驾驶员13例.教师11例,其它3例;病程1-3个月31例,4-6个月22例,1-2年27例,3-4年16例,5-6年4例。用药天数最短3日见效,最长18日见效,一般12-18日见效,少数病例反复发作,但坚持用本品治疗1-3个月而痊愈,随访1-3年未复发。对照组服六应丸,每日2次,每次服10粒,温开水送服,1疗程12-18日,用药1疗程。疗效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咽部粘膜色泽恢复正常,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痊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咽部粘膜色泽大部分恢复正常者为显效;自觉症状减轻.咽部粘膜色泽部分恢复正常者为好转:自觉症状及咽部粘膜色泽无变化者为无效。结果:治疗组痊愈及显效率为60%,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及显效率为18%,有效率为60%。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咽炎茶的疗效明显优于六应丸。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