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4):24 |
剂型 | 膏剂 |
药物组成 | 甘遂、细辛、麻黄、白芥子、丁香、肉桂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咳喘证。 |
制备方法 | 上药用蜂蜜、姜汁制备成膏。 |
用法用量 | 每年于立夏后,将药膏敷贴于患者双侧肺俞、膏肓穴,敷贴4-6小时后,取下,隔日敷贴1次,6次为1疗程,每年夏季敷贴2-3疗程。小儿敷贴时间可酌减。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咳喘证150例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74岁;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40年。疗效标准:咳嗽、咳痰和(或)哮鸣声等症状消失,肺部啰音和(或)哮鸣音消失,1年以上症状未发者,为显效;上述症状偶有发作,但次数明显减少或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和(或)哮呜音减少者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者为无效。结果:显效25例,有效91例.无效34例。有效率77.3%。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