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陕西中医1987,8(5):214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茵陈20g,赤芍20g,山楂10g,板蓝根10g,紫草10g,夏枯草10g,金钱草12g,虎杖12g,垂盆草12g,白茅根(或玉米须)15g。 |
加减 | 兼大便秘结脉弦数加大黄、栀子;胁痛较甚加柴胡、郁金、川楝子;肝脾肿大质硬加泽兰、鳖甲;神昏谵语配服安宫牛黄丸。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黄疸性肝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分3次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小儿黄疸性肝炎64例,年龄1-12岁;病程12日至9个月。诊断和疗效判断标准均按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杭州会议制订的标准为依据。结果:治愈5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9%。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