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陕西中医1992,13(11):86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生大黄3-6g,大黄炭15-30g,党参15-30g,菊花6-10g,生黄芪10-30g,黄连3-6g,苏叶10g,生姜10g。 |
加减 | 若大便偏干或次数少时大黄炭减量,生大黄加量;大便偏稀,每日3次以上者生大黄减量;一般情况差,宜用人参,气虚明显用红参3-6g,气阴两虚明显用西洋参3-6g;血压偏高者黄芪以10g为宜;恶心呕吐,偏热者黄连加量,偏寒者加半夏10g;皮肤搔痒者加蛇床子10g;有上感者加连翘、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g;尿少水肿可重用益母草60g以上。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肾功能衰竭。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3例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74岁;病程1-2年以上。其中有1/3患者入院时尿素氮大于28.4mmol/L,血肌酐大于707.2μmol/L,血色素小于80g/L,并伴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几乎所有患者都有恶心、呕吐、食少纳差等消化系统症状。疗效标准以临床症状、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色素等4项变化评定。结果:上述4项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显效,共10例;3项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有效,共12例;治疗期间各项标准虽有改善,但维持时间短,或上下波动,但最差不超过治疗前的水平为稳定,共10例;治疗期间各项检查无变化或持续恶化以至死亡为无效,共11例,总有效率为74.3%。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