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辽宁中医杂志1991,(9):42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益母草、白茅根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急慢性肾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1.对家兔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影响:选择新西兰纯种、雄性、健康成年大白兔,体重2.0-2.5kg,共30只。家兔剂量按文献方法换算。将药物煎煮3次,浓缩,烘干研粉,均匀伴入饲料中喂服。实验模型制备按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章友康等介绍的方法改良。①预免疫:每只家兔背部皮下分点注射完全佛氏佐剂1ml含BSA10mg。②致病免疫:预免疫1周后,日1次耳静脉注射BSA10mg连续4日,以后日1次静脉注射BSA25mg,共6周,最后1周BSA剂量加倍。③辅助免疫:预免疫1周、2周、背部皮下分点注射不完全性剂1ml含BSA10mg;预免疫后2周,除皮下注射不完全性剂外,同时从耳静脉注射lμg大肠杆菌内毒素。全部家兔于预免疫疫第8周末处死,尸检取肾组织。观察尿蛋白、肾功能、免疫学检查及肾组织学检查。结果:①于预免疫第3周半数以上家兔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第4周时全部家兔尿蛋白定性均为阳性,(+-+++)。第5周、第8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组均显著低于病理对照组。治疗组尿蛋白定量第9周与第5周相比亦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②第8周时血尿素氮病理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但血肌酐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第8周末治疗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高于病理组(P<0.01),而C3b-YC无明显差异;治疗组CIC略低于病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肾组织光镜检查见:病理对照组全部肾标本均呈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生,治疗组肾小球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直径均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见:治疗组肾标本lgG免疫荧光均呈阴性,病理组免疫荧光显示肾小球内IgG呈弥漫性颗粒样沉积于系膜区及血管袢,荧光强度为(++)。电镜检查见:两组肾小球GBM均无改变,上皮细胞足突形状基本正常。系膜区有不规则的、大小不一、密度均匀的电子致密物沉积,但以病理组尤重。 2.对家兔系膜增生性肾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家兔系膜增生性肾炎造模方法均同前法。在于预免疫前适应性喂养10日,检测尿蛋白定性全部阴性,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①病理对照组:10只,依MsPGN造型,不给任何药物。②空白对照组:10只,不造型,不给任何药物。③治疗组:10只,从造型第3周开始,日上午喂服含治疗药物的饲料。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测定:参照郭峰等报道的方法。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于预免疫第3周末从家兔耳静脉取血100μl于适量AI-Sever氏液中,离心去上清波,用生理盐水配成1.25×107/ml浓度。用5号针头分别取红细胞悬液及致敏酵母(用盐水配成1×108/ml浓度)悬液各5滴,置37℃水浴培养30分钟,再加生理盐水8滴“和0.25%二戊醛2滴固定,混匀,涂片冷风吹干,瑞氏-姬姆萨染液着色,在高倍或油镜显微镜下计数200个红细胞中酵母花环数(以结有2个以上酵母菌的红细胞为花环),并换算成百分率作为红细胞C3b受体活性指标。②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实验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只是将致敏酵母改为加本致敏酵母悬液,浓度相同即1×108/ml。③循环复合物(CIC)测定:采用PEG沉淀法。结果:3组家兔C3b-Yc经F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经F检验,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循坏复合物(CIC)经近似F检验,3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病理组和治疗组CIC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