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3):23 |
剂型 | 口服液 |
药物组成 | 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青蒿、地骨皮粉、丹皮、白薇、柴胡、地龙、黄芩、淡竹叶。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高热。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口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小儿高热230例中,男130例,女100例;年龄1岁以内至12岁;初诊体温(腋下,未加0.3)37-37.9℃者28例,38-38.9℃者78例,39-39.9℃者98例,40℃以上者26例;在作了末梢血检查的134例患儿中,属病毒性感染者90例。其中病毒性上感86例,病毒性肺炎3例,幼儿急疹1例。底细菌性感染患者44例,其中细菌性上感37例,肺炎2例,猩红热2例,颌下淋巴结炎2例,败血症1例。结果: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175例,占76.08%;24-48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43例,占18.7%;第4日降至正常者11例,第5日降至正常者1例。本组230例中,病毒性感染的90例中,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59例,1-4日内者25例,第5例降温者6例;细菌性感染的44例,1日内降温者41例,1-3日催降温者3例。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