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三因极-病证方论1174年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份。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 |
制备方法 | 上药锉散。 |
用法用量 | 每服12g,用水225ml,煎取160ml,去滓,不拘时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1.对动物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等:本方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效应。 2.对脾虚泄泻动物模型的影响:取附子理中丸200g,加适量温水浸泡24小时,以布袋包煎,煮沸后用小火煎半小时,倾出煎液,以同法再煎1次,合并煎液,以药棉过滤,在恒温水浴上(60℃)浓缩至100%煎剂,备用。实验时选择雄性小白鼠,体重20-25g,按体重分别分成大黄致脾虚组、大黄合剂致脾虚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使各组动物体重相接近。各组动物均每日称重,观察其症状、体征及其粪便。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动物出现与临床相似的脾阳虚症状,且其免疫功能和耐寒能力低下,体力降低,治疗组可以改善上述机能和症状,免疫功能显著提高,死亡也减少,只是止泻作用不够理想。 3.药物动力学实验以小鼠为对象,采用腹腔注射方法给药。运用药物累积法对该复方方药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附子理中丸在小鼠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呈二房室开放式模型分布。测得其t1/2α=0.1922小时,t1/2β=11.2888小时等动力学参数。阐明了该药的体内动态过程,为评价该药的内在质量及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毒性试验 | 通过小白鼠急性死亡实验,测得LD50=42.4870g/kg。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