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药学报1990,(4):20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扶正止泻汤1号: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车前子、泽泻、乌梅、黄芪。扶正止泻汤Ⅱ号: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连、白芍、乌梅、竹叶。扶正止泻汤Ⅲ号: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山药、乌海、炮姜、车前子、泽泻、肉桂、补骨脂。 |
加减 | 凡夹积者加保和汤;夹风热者加银翘汤加减。 |
功效 | |
主治 | 泄泻。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脾气虚型用扶正止泻汤Ⅰ号,脾虚兼湿热伤阴型用扶正止泻汤Ⅱ号,脾虚兼肾阳虚型用扶正止泻汤Ⅲ号,日1剂水煎频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泄泻120例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1月至3岁;病程最短8日,最长66日。用过抗生素114例,占95%。临床表现:泻绿色或黄色水样便,夹有奶瓣或食物残渣,日5-10次82例,占68.3%;日11-20次38例,占31.7%;溲短108例,占90%;呕吐39例,占32.5%;睡眠露睛,目陷口张,烦躁46例,占38.3%;纳呆消瘦,倦怠120例,占100%;面色萎黄、皖白或苍白82例,占68.3%。疗效标准:治愈:二便正常;好转:大便性状基本正常,每日少于3次,小便正常;无效:连续治疗4日无好转。结果:总治愈率为95.8%;总有效率为100%。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