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成药研究1988,(1):27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30g,茯苓30g,桑寄生15g,连翘30g,虎杖15g,玉米须15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选用1983年脾虚患者住院者22例,用芪苓汤加减治疗1月左右,在治疗前后进行体外免疫测定。另设对照组(本院健康者12名)。无菌下采健康者及脾虚患者治疗前后抗凝血各0.2ml,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的芪苓汤的RPMI1640。培养液3.8ml中,置37℃培养72小时,培养结束后以0.85%NH4CI处理,0.85%戊二醛固定,姬姆萨染色。镜检100-200个淋巴细胞,计算在各种浓度下发生转化细胞的百分率,取均值。每次实验均用PHA(植物血凝素)及空白的对照组作为对照组。结果:芪苓汤、PHA空白对照组的三种淋转在18例脾虚患者治疗前各为39.61±5.00,46.5±3.1330.82±6.38,与正常对照组的12例芪苓汤、PHA及空白对照组的淋转各为51.44±2.87,63.87±3.98,44.4±5.64相比,治前芪苓汤、PHA、空白对照的淋转均显著降低(P<0.001)。治后14例相应的淋转各为47.91±1.84,54.57±5.09,40.93±4.34,虽已提高,但统计处理均仍低于正常(P<0.001-0.05)。10例脾虚患者治疗前后三种淋转分别自身对比,上升显著(P<0.01-0.001)。10例治疗前芪苓汤及PHA的淋转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10例治疗后芪苓汤及PHA的淋转各与空白对照的淋转相比,亦差异显著。
|
药理作用 |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先用玉米须加水1000ml煎汤代水,煎余5味药,低温浓缩成200ml,浓度为lml含生药0.6g。取小鼠为观察对象,以①实验前后白细胞总数的变化;②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阳性百分率;③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比较为观察指标进行实验。结果:本方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不仅具有明显提高白细胞总数的作用,而且能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数目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然而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却影响不大。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