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四川中医1989,7(7):16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8g,黄芩8g,大黄8g,粉葛12g,薄荷9g,淡竹叶9g,银花10g,连翘10g,七叶一枝花10g,板蓝根10g,知母10g,石膏18g。 |
加减 | 咳喘者加前胡、杏仁、桑白皮;食滞者加焦三仙;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外感高热症。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微温顿服。另取100%浓缩液10ml壮热时滴鼻,侯大热退即停。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120例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5岁。结果:痊愈率为73.3%,显效率为16.6%,有效率为7.5%,无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97.4%。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