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医药学报1990,5(4):47 |
剂型 | 眼用制剂 |
药物组成 | 大黄、丹参、草决明、野菊花、硫酸锌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急慢性结膜炎。 |
制备方法 | 上药经水提醇沉,回收乙醇,煮沸骤冷,抽滤去沉淀,脱色,配入锌等微量元素,调节pH,渗透压,检查澄明度,热压灭菌等工艺过程制备而成。 |
用法用量 | 外用,滴眼。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急慢性结膜炎130例,239只眼,其中用红眼消治疗的156只眼;男性62例,女性68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76岁。结果:急性结膜炎121只眼,治愈115只眼,有效率为95.64%;非治愈6只眼。慢性结膜炎35只眼,治愈28只眼,有效率为80%;非治愈7只眼。 |
药理作用 | ①抗菌检查:用试管内稀释法。在试管内用液体培养基倍化稀释红眼消,后每管加入1:100O菌液0.lml,37℃培养18小时,观察最低抑菌浓度MIC)。将未长菌3试管内的培养基移种于平皿内,再经37℃24小时培养后,观察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1:80,MBC均为1:20,对大肠埃希氏菌及绿脓假单胞菌无抑菌作用。②药物敏感试验:琼脂扩散——管碟法倾注1:100O菌液0.1ml于琼脂平皿内,涂布均匀,等距离放置钢管4个,对角2个钢管加入红眼消,另2个钢管加人参考品(0.25%的氯霉素眼药水.)。重复作4个平皿,置37℃培养24小时,后测抑菌圈的直径。结果表明;红眼消滴眼液对白色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与参考品相近,但对另2种杆菌却无作用,此与参考品有明显差异。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