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78-1085年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枇杷叶(删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胃中客热,牙宣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饥饿心烦,不欲饮食;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黄疸,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闷气短,大便不调。 |
制备方法 | 上药为末。 |
用法用量 | 每服6g,用水150ml,煎至100ml,去滓,食后临卧时温服。小儿分2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口腔溃疡应用本方:生地10g,熟地10g,天冬10g,麦冬10g,石斛10g,茵陈10g,枇杷叶10g,枳壳10g,甘草6g,黄芩10g。食纳差者加山楂10g,神曲10g,生麦芽10g;口腔痛痒加防风10g,蝉蜕10g;大便干燥加瓜蒌仁20g,大云12g;腹胀便溏加车前子10g,炒白术10g;齿龈出血加旱莲草18g,白茅根30g。每日1剂,口服。10日为1疗程。治疗口腔溃疡128例中,男43例,女8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以上。结果:服本方1疗程,痊愈占68.7%,显效占27.3%;服药2疗程以上无变化者占3.9%;总有效率为96%。2年内复发率占17.2%。再服本方有效。 2.口疮应用本方加减:干地黄15g,麦冬15g,熟地、天冬12g,黄芩9g,茵陈9g,枇杷叶9g,枳壳6g,石斛10g,黄连6g,桔梗6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31例,男17例,女14例;重度口疮8例,中度19例.轻度4例。结果:痊愈20例,有效11例。治愈者中用药最短3日,最长7日。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