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1):667 |
剂型 | 散剂 |
药物组成 | 生大黄、白芨。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上消化道出血。 |
制备方法 | 生大黄、白芨以1.3的比例配制,研细、过筛,混合制成粉剂。 |
用法用量 | 每次2g,日3-4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将3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282例,女48例;年龄15-76岁)随机分为四组:大黄白芨粉组70例、四黄汤组(生大黄、黄连、生地黄、生黄芪、生甘草按5:3:1O:5:2的比例配制,研细,过筛,混合,每包30g分装备用。每日1包,加水200ml,煮沸,过滤去渣制成汤剂,分2次口服。重症每日2包,分4次服,5日为1疗程,大便隐血转阴停用)100例、甲氰咪胍组(每日用甲氰咪胍0.8-1.2g,分2次静滴,7日为1疗程,大便隐血转阴即停用)97例、止血劳酸组(每日用止血芳酸0.3-0.5g,分2次静滴,加用止血敏2-3g/日,分2次静滴,7日为1疗程,便隐血转阴亦停用)69例;其中胃溃疡40例、十二指溃疡(指溃)179例、慢性胃炎89例、胃癌10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2例、胃粘膜脱垂1例、原因不明9例;出血量:重度(>1000ml)53例,中度(500-1000ml)97例,轻度(<500ml)180例。疗效判定以1周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10日内消失,连续3次大便隐血试验转阴为有效,并计算大便隐血转阴天数(M±SD)。四组有效率在90-98.9%之间,各组有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四组药物均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有效例数中各组大便隐血转阴平均天数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甲氰咪胍组与止血芳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t=1.34,P>0.05);大黄白芨粉组与四黄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t=1.59,P>0.05);两中药组与两西药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大黄白芨粉组与甲氨咪胍组、止血芳酸组之间分别为:t=5.60,P<0.01、t=4.28,P<0.01;四黄汤组与甲氰咪胍组、止血芳酸组之间分别为:t=7.77,P<0.01、t=6.37,P<0.01,说明中药组效果优于西药组。另外,四组药物对胃癌、食道静脉破裂和高龄动脉硬化者效果均不好。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