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0(4):19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三叶青、小春花、鸭跖草。 |
加减 | 表证明显,加茶叶、薄荷;咽充血显著,有较多滤泡,加板蓝根、桔梗;口干唇赤,加鲜芦根、川石斛;小便短赤,加淡竹叶、碧玉散。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上感高热。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共治小儿上感高热54例。用药标准为:①体温39℃(肛)以上;③咽充血显著,咽喉壁有较多滤泡;③鼻流涕、咳嗽;④肺部听诊无明显啰音,X线无明显病理改变;⑤血检白细胞总数1万以下,中性偏低;⑥舌红、苔白、脉浮数。凡符合上述①、④、⑤项,再具备其它任何一项者,均可用本方治之。结果:24 小时以内热退者为特效,共19例,占35.19%;1-2日热退者为显效,共26例,占48.12%。3-4日热退者为有效,共5例,占9.26%;4日以上热退者为无效,共4例,占7.43%;总有效率达92.57%。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