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本草纲目,1578年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赤白何首乌各5O0g(米泔水浸3-4日,去皮切片,用黑豆2升同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晒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晒干),赤白茯苓各500g(去皮,研末,以人乳拌匀晒干),牛膝250g(酒浸1日,同何首乌第7次蒸至第9次,晒干),当归240g(酒浸,晒),枸杞子200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肝肾不足,须发早白,齿牙动摇,梦遗滑精,崩漏带下,肾虚不育,腰膝酸软。 |
制备方法 | 入石臼捣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9g,盐汤或温酒送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38例再障患者,均符合1987年6月第四届再障学术会议所订再障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8岁,平均26.6岁;入院前病程3-29个月。38例患者均为复治病例,治疗前有29例用过西药,15例用过中药,23例输过血。疗效标准参照1987年6月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所订疗效标准:①基本治愈;贫血、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达到男12g,女10g,白细胞达4.0×10(9)/L,血小板达80×10(9)/L以上,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②缓解:贫血、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达到男12g,女10g,白细胞达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者。③明显进步:贫血、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1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g以上,并维持3个月不降者。以上3项疗效标准均为3个月内不输血者。④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不能达到明显进步者。本组38例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近期疗效:基本治愈17例,缓解11例,明显进步7例,无效3例。其中阳虚及阴阳两虚型有效率为100%,阳虚型有效率为85%。具缓解以上水平的28例(73.7%)中,13例骨髓象基本恢复正常。全部患者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7-18年。远期疗效:基本治愈13例(34.2%),缓解13例(34.2%);明显进步9例(23.7%),无效3例(7.9%)。总有效率为92.1%。 |
药理作用 | 本方制成醇提物,用氚气曝射法标记。进行排泄试验、药代动力学研究、脏器中分布测定、不同时间放射性排泄。结果小鼠对口服该药吸收快,体内放射性分布广,以胃肠最高,皮肤、肝、脾及肾次之,口服72小时后,粪尿放射性总排泄率分别为21.1%和24.4%。根据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确定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是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测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l/2(β)45小时、tl/2(α) 0.44小时、 Ke0.72h-1、 K21 0.033小时-1、 K12 0.8092小时-1。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