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0):597 |
剂型 | 冲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绵茵陈、党参、制首乌、丹参、茯苓、白芍等13味。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乙型肝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日2次,每次1包(每包含生药量19.2g),饭后冲服,疗程为3个月。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男54例,女14例;年龄14-60岁;病程6个月至8年。按照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南宁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果:①肝功能复常情况: 68例ALT、SB、 TTT复常率分别为70.5%、85.7%、59.O%,②对血清HBV标志物的影响: HB-sAg、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肝宁对CHB血清HBV标志物的影响较齐墩果酸有明显优势。③随访情况:乙肝宁组62例随访 6个月后,60例(97%)病情稳定,2例(3%)复发。 |
药理作用 | 观察本方降酶作用、对实验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对CCl4中毒小鼠肝脏糖原生成的影响、对CCl4中毒大鼠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对CCl4中毒大鼠血清蛋白的影响、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对肝脏组织学的影响、诱生小鼠体内干扰素(IFN)、对鸭HBV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对CCl4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使ALT活性降低,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减轻,促进肝细胞再生,似提示乙肝宁除能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外,可能尚有抑制毒性产物对膜结构损伤的作用;乙肝宁能使肝糖原蓄积增加,肝脏TG含量减少,血清A/G比值增高,缩短中毒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表明乙肝宁能直接诱生体内IFN,从而对阻断CHB病情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乙肝宁能明显抑制鸭HBV,改善鸭乙肝肝脏炎性病变,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