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临床与保健1989,(2):18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板蓝根30g,大黄9g,白花蛇舌草30g,虎杖15g,丹皮12g,丹参30g,郁金15g,山楂30g,麦芽30g,蚤休12g。 |
加减 | 脾虚者加太子参、黄芪;肾虚者加桑寄生、首乌;GPT增高者加垂盆草;A/G倒置者加炮山甲、紫河车粉、鸭蛋清;黄疸者加茵陈;气滞者加枳壳。 |
功效 | |
主治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共50例,男37例,女13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岁。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查:HBsAg1:32者5例,1:64者12例,1:256者28例,1:1000者5例,抗-HBeAb(-)50例,HBcAg(-)者42例。根据疗效标准(肝功能恢复,乙肝五项检查转阴,部分抗-HBs阳性,自觉症状消失为痊愈。HBsAg滴度明显下降或转阴,HBeAg及抗-HBcAb部分转阴,部分抗体产生为显效,HBsAg滴度下降,自觉症状减轻为好转,治疗疗后,无任何改变,甚则HBsAg滴度上升为无效)判定,结果:痊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16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66%。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