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青果100g,金银花100g,黄芩100g,北豆根100g,麦冬100g,玄参100g,白芍100g,桔梗100g。 |
加减 | |
功效 | 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
主治 | 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声哑,口干舌燥,肺燥咳嗽。 |
制备方法 |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用玉米朊包衣,晾干,制成水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水蜜丸每10丸重1g,大蜜丸每丸重6g。水蜜丸每次8g,大蜜丸每次2丸,日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1.忌食辛辣之物。外感风寒,寒热头痛,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苔白脉浮者不宜服用。2.陕西标准与本品不同,用于理气止喘。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抗菌,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 1.抗菌:黄芩、金银花、山豆根、玄参、白芍、麦冬具有抗菌作用。 2.解热、抗炎:金银花、黄芩、白芍、桔梗具有解热、抗炎作用。 3.镇痛、镇咳、祛痰:桔梗具有镇痛、镇咳、祛痰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黑棕色的大蜜丸;味微苦。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内果皮石细胞淡黄色或几乎无色,壁厚,孔沟及纹孔明显,内含黄棕色物。花粉粒类圆形,直径约至76μm,外壁有刺状雕纹,具三个萌发孔。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石细胞黄棕色或无色,类长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约至94μm,胞腔较大。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 (2)取本品水蜜丸60丸,研碎;或取大蜜丸1丸,切碎。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用水20ml将残渣转移至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2cm,柱长15cm,湿法装柱,依次用乙醇、丙酮、甲醇和水预洗)上,用水50ml洗脱,弃去水洗液,再用20%乙醇50ml、40%乙醇40ml依次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将20%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2:l: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2)项下的40%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及〔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