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熟地黄、地黄、鸡血藤、紫河车、骨碎补(盐水炙)、漏芦、丹参(酒炙)、五味子(酒炙)、山药、郁金(醋炙)、炙黄芪、牛膝、野菊花、茯苓、枸杞子、牡丹皮、泽泻(盐水炙)、肉桂。 |
加减 | |
功效 | 补肾固齿,活血解毒。 |
主治 | 用于肾虚血热型牙周病,牙齿酸软,咀嚼无力,松动移位,牙龈出血。 |
制备方法 |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食盐30g,加适量水使溶解,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盐水泛丸,干燥,包薄膜衣,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30丸重1g,每次4g,日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薄膜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咸、微苦、辛。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4-34μm,外壁有刺,长3-5μm,具3个萌发孔。种皮石细胞淡黄色,壁波状弯曲,胞腔含棕色物。 (2)取本品10g,研碎,加无水乙醇40ml,加热回流30分钟,离心,分取上清液,浓缩至干,残渣加乙醚20ml使溶解,取乙醚溶液,用适量0.1%氢氧化钠溶液振摇洗涤,再用水洗涤2次,每次5ml,弃去洗涤液,乙醚液用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自然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l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8μ1及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