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胶囊 |
药物组成 | 牡荆油。 |
加减 | |
功效 | 祛痰,止咳,平喘。 |
主治 |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次1-2丸,日3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 1.祛痰。酚红法:小鼠灌服牡荆油1.04-1.73g/kg有明显祛痰作用,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大有增强的趋势,其作用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对气管的直接作用差。其祛痰原理是裂解酸性粘多糖纤维,减轻气管、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和粘膜上皮细胞的受损程度,减轻局部炎症,有利于粘膜的修复。 2.镇咳:恒压浓氨水喷雾致咳法:小鼠灌服牡荆叶油乳剂1.04g/kg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3,平喘。恒压组胺喷雾法:牡荆油乳剂1.0g/kg1次口服给药,能明显延长豚豚鼠对组胺引起的抽搐倒伏的开始时间,并减少出现的动物数,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并能预防小鼠实验性慢性气管发急性发作。 4. 降压:兔十二指肠插管给叶油乳剂10Omg/kg后,3-6分钟血压开始下降约l0mmHg,1小时左右降至最低,下降为原水平的31%,持续作用达2小时以上,以后逐渐恢复。猫股静脉给叶油的石油醚洗脱物5-10mg/kg,1-4分钟开始出现降压,维持20-60分钟,随着剂量增加,降压作用加强及持续时间加长,分别下降原水平的23%和39%。未见牡荆挥发油对抗或加强乙酰胆碱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断,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电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肾上腺素代替刺激节后纤维引起的瞬膜收缩和升压反应无对抗作用。 5.镇静、催眠;小鼠口服牡荆油半小时后腹腔注射40mg/kg的戊巴比妥。结果表明本药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的催眠时间,增加其阈下剂量的催眠动物数,说明牡荆油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 6. 对平滑肌的作用。本药对离体回肠的抗胆碱作用最明显,对离体气管的抗组胺作用软弱。 7.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口服 1/8 LD50的牡荆油乳剂能使幼鼠胸腺明显萎缩,说明具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大剂量牡荆油能抑制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炭粒的吞噬能力。 |
毒性试验 | 急性毒性与亚急性毒性:小鼠灌胃半数致死量(LD50)为8.7±O.4ml/kg, 小鼠用1/10LD50和1/20LD50灌胃连续14日,一般健康状态良好,活动正常,体重增长,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小鼠的气管、心、肝、肺、脾、胃、十二指肠和肾等主要脏器未见中毒性病变。猫连续20日口服牡荆子油每日1500mg/kg,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临床仅有个别患者在服药的头数天有轻度口干,咽燥感,少数患者有胃部不适、头晕、嗳气现象,一般不需处理,在三、四天内即自行消失。 |
化学成分 | 取本品100丸,加醋酸溶液(l→10)5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所得油量按相对密度为0.897计算,即得。本品每丸含牡荆油应为标示量的85.0%-110.0%。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牡荆油与适量稀释剂经加工制成的胶丸。本品为黄棕色透明胶丸,内含淡黄色至橙黄色的油质液体;有特殊的香气。折光率取化学成分项下的挥发油,依法测定,折光率应为1.485-1.500。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取化学成分项下的挥发油,照牡荆油项下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