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肉桂、延胡索、牡蛎、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
加减 | |
功效 | 温中散寒,健胃止痛。 |
主治 | 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
制备方法 | 白芍、炙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其余肉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稠膏,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制成微丸,用百草霜包衣,撞光,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袋装1.2g,每次l.2g,日3次口服;儿童酌减。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05mol/L磷酸二氧钾溶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10mg,置2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芍药苷40μg)。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50%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小时,放冷,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5ml,蒸干,残渣用水转移至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5cm,长10cm)上,先用水100ml洗脱,再用50%甲醇80ml洗脱,收集50%甲醇洗脱液,蒸干,残渣用50%甲醇转移至1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1g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0.70mg。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黑褐色的微丸;气芳香,味辛、甘。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l)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一面菲薄。厚壁组织碎片绿黄色,细胞类多角形或略延长,壁稍弯曲,有的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密。草酸钙簇晶细小,直径约5μm,一个细胞含多个簇晶。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现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内含硅质块。淀粉粒棒槌形,长24-44μm或更长,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三叉状。 (2)取本品5g,研细,加浓氨试液2ml与氯仿20ml,浸渍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1O:6:1:0.1)为展开剂,置展开缸中预饱和2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3)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醚30ml,冷浸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