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石斛30g,人参120g,山药45g,茯苓120g,甘草30g,肉苁蓉30g,枸杞子45g,菟丝子45g,地黄60g,熟地黄60g,五味子30g,天冬120g,麦冬60g,苦杏仁45g,防风30g,川芎30g,枳壳(炒)30g,黄连30g,牛膝45g,菊花45g,蒺藜(盐炒)30g,葙青子30g,决明子45g,水牛角浓缩粉60g,羚羊角30g。 |
加减 | |
功效 | 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
主治 | 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
制备方法 | 除水牛角浓缩粉外,羚羊角挫研成细粉;其余五斛等23味粉碎成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忌食辛辣之物。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抑菌,解毒,增强免疫功能,降血压,提高机体适应性,提高视力等作用。 1.解热、抗炎、镇痛:石斛、防风有解热镇痛作用;菊花有解热抗炎作用;甘草、地黄有抗炎作用,牛膝有抗炎、镇痛作用。 2.抑菌、解毒:防风、茯苓、五味子、川芎、黄连、菊花、决明子、麦冬、天冬有抑菌作用,黄连体外实验有抗病毒作用,甘草有解毒作用,人参能增强肝脏解毒作用。 3.增强免疫功能:人参、麦冬、天冬、五味子、菟丝子、枸杞子等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4.降血压:决明子、川芎、菟丝子、枸杞子有降血压作用。 5. 提高机体适应性、提高视力:人参、麦冬、五味子能提高机体适应性,五味子可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视力。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棕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苦。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l)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纤维表面类圆形细胞中含细小圆形硅质块,排列成行。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种皮石细胞淡黄色,劈波状弯曲,有时内含棕色物。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现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石细胞长方形或长条形,直径50-110μm,纹孔较细密。石细胞橙黄色,贝壳形,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波细胞中,长80-240μm,针晶直径2-8μm。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种皮细胞暗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至长多角形,有网状增厚纹理。种皮栅状细胞一列,其下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4-34μm,外壁有刺,长3-5μm,具3个萌发孔。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不规则碎块稍有光泽,均匀分布裂缝状或圆形孔隙。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切碎。加甲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l小时,放冷,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4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减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p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3)取川芎对照药材1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μ1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