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归芍地黄丸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当归40g,白芍(酒炒)4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
加减 | |
功效 | 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 |
主治 | 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
制备方法 |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g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1丸,日2-3次口服。水丸:每次6g。 |
用药禁忌 | 忌食辛辣,感冒忌用,肾阳虚、脾虚湿困者禁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有抑制平滑肌,保肝降酶,免疫调节等作用。 1.对平滑肌影响:白芍抑制动物离体肠管和在体胃、子宫平滑肌。当归的水溶性、结晶性等成分有收缩平滑肌,其挥发性组分对子宫有弛缓作用。 2.保肝:白芍醇提取物对黄曲霉素B2所致的肝损伤有预防或逆转作用;当归则能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3.增强免疫功能:当归、白芍、茯苓、熟地黄、牡丹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4.降压:牡丹皮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l)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糊化淀粉团块类白色。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针晶直径2-8μm。木栓细胞淡红色至微紫色,壁稍厚。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切碎,加硅藻土3g,研匀。加乙醚40ml,低温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