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麝香10g,诃子(去核)300g,黑草乌300g,木香100g,藏菖蒲60g。 |
加减 | |
功效 | 消炎,止痛,祛风。 |
主治 | 用于扁桃体炎,咽峡炎,流行性感冒,炭疽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胃痛,牙痛。 |
制备方法 | 除麝香外,其余诃子等4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再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安息香的饱和水溶液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10丸重0.3g,每次2-3丸,日1次睡前服或含化;极量5丸。 |
用药禁忌 | 本品有毒,慎用;孕妇忌服。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系藏族验方。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具麝香特异的香气,味微苦、涩、麻。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l)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果皮纤维层淡黄色,斜向交错排列,壁较薄,有纹孔。石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壁稍厚。油细胞圆形,直径约至50μm,含黄色或黄棕色油状物。菊糖团块形状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放射状纹理,加热后溶解。无定形团块淡黄棕色,埋有细小方形结晶。 (2)取本品2g,研细,加60%乙醇20ml,加热回流15分钟,稍冷,放置片刻,滤入小烧杯中,用宽2.4cm、长12cm的滤纸条,一端垂于杯底吸收溶液,至不再上行时,将滤纸取出,干燥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上部显黄色荧光,中部显蓝色荧光。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