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麝香30g,木鳖子(去壳去油)150g,制草乌150g,枫香脂150g,乳香(制)75g,没药(制)75g,五灵脂(醋炒)150g,当归(酒炒)75g,地龙150g,香墨12g。 |
加减 | |
功效 | 散结消肿,化瘀止痛。 |
主治 | 用于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瘿瘤,瘰疲,乳岩,乳癖。 |
制备方法 | 除麝香外,其余木鳖子等9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每100g粉末加淀粉25g,混匀,另用淀粉5g制稀糊,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10丸重6g、每100丸重6g、每100丸重3g。每次1.2-3g,日2次打碎后口服;小儿酌减。 |
用药禁忌 | 1.孕妇忌服。2.阴虚患者慎用。3.方中木鳖子有毒,当依《药典》严格炮制。 |
不良反应 | 1.服药后,少数病例可见胃部不适,胃纳欠佳的副作用。2.外用,偶有皮肤过敏。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抗菌,抗肿瘤。 1.抗菌:本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奈瑟氏菌均有抑菌作用。 2.抗肿瘤:实验表明本方能抑制小鼠梭形细胞肉瘤和肉瘤180的生长。 3.主要成分的皮肤透过率及血药浓度:研究表明:本品中马钱子碱对皮肤透过率为0-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的透过速率为3.53%,相当于透过马钱子碱4.1lμg/cm2.h。另一研究证明以小金丹酊剂外敷脱毛小鼠,大鼠表皮,用同位素示综技术测定其主要成分之一马钱子碱结果表明:在小鼠尿液中的排泄量为6.89mg/cm2.h,在大鼠中的血药浓度为51.81ng/ml,说明马钱子碱的透皮吸收情况良好。 血药浓度测定表明,给药后O.5小时后测定值开始上升,1小时后达稳定状态, 2小时后达高峰,药贴除去后,血药浓度仍能维持3小时左右,说明本品经皮吸收与口服有相同效果,但外用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点。研究表附:药物贴敷后皮肤有一定蓄积作用,进入血液后立即扩散。因此,该剂型既可以贴敷局部患处,使其得到充分治疗,又可以缓慢释放进入血流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该药主要从肾脏排泄。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黑褐色的糊丸;气香,味微苦。除溶散时限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壁稍厚。子叶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块。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无定形团块淡黄棕色,理有细小方形结晶。肌纤维成层,无色、微黄色或淡棕色,微波状弯曲,有时呈垂直交错排列。 (2)取本品5g,研碎,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