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六神曲(炒焦)100g,山楂(炒焦)100g,麦芽(炒焦)100g,槟榔(炒焦)100g,莪术(醋制)50g,三棱(制)50g,牵牛子(炒焦)200g,大黄100g。 |
加减 | |
功效 | 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
主治 | 用于小儿胃热停食,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大便干燥。 |
制备方法 |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丸重1.5g,周岁以内每次1丸,周岁以上每次2丸,日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忌食辛辣油腻。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促进消化,抗菌,抗炎,驱虫等作用。 1.促进消化:山楂、神曲、麦芽,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2.抗菌、抗炎:山楂对志贺氏、福氏、宋内氏等痢疾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莪术、大黄均有抗菌、抗炎的作用。 3.驱虫:槟榔具有驱虫的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微苦。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l)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果皮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淡紫红色、红色或黄棕色,类圆形或多角形。内胚乳碎片无色,壁较厚,有较多大的类圆形纹孔。表皮细胞纵列,常有1个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相间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弯曲,木化。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棕色,长48-80μm。 (2)取本品1丸,切碎,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盐酸4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用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