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颗粒剂 |
药物组成 | 茵陈120g,栀子(姜炙)30g,黄芩60g,黄柏60g。 山楂(炒焦)90g,大豆黄卷90g,郁金15g,通草30g。 |
加减 | |
功效 | 清肝热,利水,止痛。 |
主治 | 用于小儿黄疸型肝炎或无黄疸型肝炎,肝区疼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身体倦懒,皮肤黄染。 |
制备方法 | 栀子、黄芩、黄柏3味粉碎成细粉,其余茵陈等5味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 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3份,糊精1份及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袋装10g,1-3岁每次5-10g,4-7岁每次10-15g,8-10岁每次15g,11岁以上酌增,日3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黄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而涩。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果皮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纤维束鲜黄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 (2)取本品1g,加乙醇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15g,研细,加醋酸乙酯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30ml使溶解,加活性炭0.5g,搅匀,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甲醇-浓氨试液(4:5:4:3:O.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