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川芎200g,白芷200g,薄荷100g,荆芥穗100g。 石膏100g。 |
加减 | |
功效 | 散风清热。 |
主治 | 用于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鼻塞牙痛。 |
制备方法 |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丸重6g,每次1-2丸,日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阴虚阳亢引起的头痛,眩晕不宜服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 1.解热镇痛:本品方中荆芥、白芷、石膏均能解热、镇痛。 2.抗炎、抗菌:本品方中薄荷、白芷、荆芥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3.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本品方中川芎能增加脑血管搏动性血流量,明显改善慢性脑微循环障碍。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而后辛、凉。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复粒由8-12分粒组成。螺纹导管直径8-23μm,有的加厚壁互相连接,似网状螺纹导管。腺鳞头部8细胞,扁球形,直径约至90μm,柄短,单细胞。花萼表皮细胞淡黄色,垂周壁波状弯曲。不规则片状结晶无色,有平直纹理。 (2)取本品6g,切碎,加硅藻土3g,研匀,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白芷对照药材各1g,分别加石油醚(60-90℃)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川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在与白芷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黄色荧光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