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臭野芝麻 |
汉语拼音 | zi hua ye zhu xiang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唇形科植物黑刺蕊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黑刺蕊草,草本植物,高30-70cm。茎直立,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2cm,密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长2.5-6cm,宽1.5-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边缘具重锯齿,上面密被平贴的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沿脉上较密,具腺点。轮伞花序多花,组成连续或稍间断的假穗状花序,顶生,长6-11cm;小苞片形,被较硬的缘毛;花萼筒状钟形,长3-3.5mm,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内面喉部有白色硬毛环,萼齿5,钻形,近等长,边缘被细刚毛;花冠淡紫或紫色,稍长于花萼,上唇3裂,下唇全缘,裂片近相等,外被髯毛;雄蕊4,外伸,花丝中部被髯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深裂;花盘杯状。小坚果近圆形,腹面具棱。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南部。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100-2600m的山坡、路旁、灌丛及林中,干淡或湿地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微苦;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理气止痛药 |
主治 | 风热感冒;口疮;脘腹胀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5g;或含漱;或鲜品生嚼。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ogostemon nigrescens Dunn[P.fraternus Miq.var.nigrescens(Dunn)Kudo] |
科属分类 | 唇形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