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zhui luo yan |
英文名 | prick snail |
药材基原 | 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及笋锥螺的厣。 |
动植物形态 | 1.棒锥螺,贝壳尖锥形,质坚,一般壳高108-132mm,宽约为高的1/5。螺层20-23层,每层高、宽度增长均匀。壳面微凸,缝合线深,呈沟状,壳顶尖细,螺旋部很高,约为体螺层的5倍。每一螺层表面有螺肋5-7条。肋间还杂有微细肋纹,体螺层上有螺肋9条。壳表黄褐色或紫褐色。生长线明显,有时形成褶襞,壳口近圆形,壳内面具有与壳表螺肋相应的沟纹,外唇薄,易破损,内唇较坚。厣角质,圆而质,圆而薄,易破碎,粟色。核位于中央。 2.笋锥螺,贝壳长尖锥形,质稍薄,尚坚,一般壳高145-168mm,宽约为高的1/5,螺层28-29层,壳顶尖细,极易断裂,缝合线深凹。螺层中部稍膨胀,每一螺层表面通常有螺肋5-6条,在体螺层约为11条,第2条间还具细肋。壳表黄褐色或淡灰紫色,生长线较稀,近边缘常形成细的纵褶。壳口近圆形,内面紫褐色。外唇薄,锐利;内唇略厚,上端染有紫色。厣角质与上种相同。 |
资源分布 | 1.我国分布于东、南沿海。 2.为福建以南沿海羽见种。 |
生态环境 | 1.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40m深的泥沙质或软泥质海底。 2.生活于10-40m深的泥沙质海底。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退潮后于沙滩上掘沙捕取。用沸水烫死后,取厣,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厣为类圆形有薄片,红棕色至棕褐色,表面有环纹。角质,坚韧。气微腥,味咸。 |
中药化学成分 | 壳主含碳酸钙。厣主要由胶蛋白组成,含蛋白质80%以上,还含10余种氨基酸。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咸;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明目 |
功效分类 | 明目药 |
主治 | 结膜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焙干研粉,3-9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中国药用动物志》:应用同棒锥螺。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Operculum Turrieel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1.Turritella bacillum Kiener 2.Turritella terebra Linnaeus |
科属分类 | 田螺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