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枕头根、黄姜、黄连参、地黄姜、野芋姜
|
汉语拼音 |
huo tou gen
|
英文名 |
Rhizome of Peltate Yam
|
药材基原 |
为薯蓣科植物盾叶薯蓣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盾叶薯蓣,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新鲜时外皮棕褐色,断面黄色,干后除去须根常留有白色点状痕迹。茎左旋,有时在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叶片厚纸质,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通常3浅裂至3深裂,中间裂片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斑块,干叶呈灰褐色。雄花无柄,常2-3朵簇生,再排列成穗状,花序单一分枝,1或2-3个簇生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几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几相似;雌花具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干后蓝黑色,表面常被白粉;种子每室2颗,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白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9-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陕西秦岭以南、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1500m破坏过的杂木林间或森林、沟谷边缘的路旁,常见于腐殖质深厚的土层中有时也见于石隙中平地和高山都有生长。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无性繁殖栽培2年的根茎廉洁可提供工厂生产。11月下旬植株完全枯萎时即可收获,将采茎上的泥沙、须根除尽,切成薄片晒干或在通风处晾干。但在去掉泥沙时,切忌用水浸泡淘洗,因溶于水的薯蓣皂甙配基会流失。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薯蓣皂甙元的含量分别报告为1.05%、3.3%和3.4%-4.9%。因薯蓣皂甙元的含量较高,为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良好原料。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微甘;性凉;小毒
|
归经 |
|
功效 |
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肺热咳嗽;湿热淋痛;风湿腰痛;痈肿恶疮;跌打扭伤;蜂螫虫咬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治各种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阑尾炎:鲜盾叶薯蓣根茎二至三两,研末与凡士林适量混合调匀,每日一次外敷患处;亦可与菊叶、次黄连或苦参适量,共捣外敷。(《全展选编·外科》)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全展选编·外科》:治痈疖早期末破溃,蜂螫,阑尾炎。
|
考证 |
出自《中国药植志》:湖北民间取本种的根茎用以毒鱼。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hizoma Dioscoreae Zingiberens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
|
科属分类 |
薯蓣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