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冬青叶、四季青叶、一口血。 |
汉语拼音 | si ji qing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冬青 常绿乔木,高可达12m。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5-15cm;叶片革质,通常狭长椭圆形,长6-10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很少圆形,边缘疏生浅锯齿,上面深绿色而有光泽,冬季变紫红色,中脉在下面隆起。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着生于叶腋外或叶腋内;花萼4裂,花瓣4,淡紫色;雄蕊4;子房上位。核果椭圆形,长6-10mm,熟时红色,内含核4颗,果柄长约5mm。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
生态环境 | 常生长于疏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属暖温带树种,耐寒性强。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壤质土壤栽种。耐修剪,抗有害气体。 栽培技术 用播种或扦插繁殖。播种:11月采成熟果实后,搓去果皮,洗净,将种子用湿砂低温层积,于翌年3月前播种。扦插:选一年生雌株枝条做插条。 |
采收和储藏 | 秋、冬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少卵形,长5-11cm,宽2-4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生的浅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至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绿色至黄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叶下面隆起,侧脉每边8-9条。革质。气微,味苦、涩。以身干、色绿、无枝梗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下表皮具气孔。栅栏组织2-3列细胞,海绵组织5-6列细胞,排列疏松,可见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几乎成环,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断续排列,主脉上下表皮内侧均具数列厚角细胞,主脉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 |
中药化学成分 | 四季青叶中主要成分为冬青三萜甙(ilexoside)A,亦即3β-O-(β-D-吡喃木糖基)泰国树脂酸[3β-O-(β-D-xylopyranosyl)siaresinolic acid]和冬青三萜甙B甲酯(ilexosideB methylester)亦即3β-O-(β-D-吡喃木糖基)坡模醇酸甲酯[3β-O-(β-D-xylopyranosyl)pomolic acid methyl ester]。 此外,还含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熊果酸(ursolic acid),鞣质(tannin),黄酮甙(flavone glycoside)和糖类(sugar)等。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0.5g,加水适量,温浸2小时,滤过。取滤液点于蓝色石蕊试纸上,即显红色;另取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墨绿色。(检查原儿茶酸) (2)取本品粗粉8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8ml,加乙醚8ml振摇提取,醚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4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氨制硝酸银试液5-6滴,显棕褐色,置水浴上加热后,呈银镜反应;另取溶液2ml,加2,4-二硝基苯胁试液5-6滴,显棕红色。(检查原儿茶醛)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1g,加水50ml,煎煮2次,合并煎液,浓缩至20ml,加盐酸酸化至pH2,用乙醚提取,乙醚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乙醇0.5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制成对照品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90:8:2)展开,碘蒸气显色,待碘挥尽后,再喷5%三氯化铁试液,可见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取原药材,除去残枝、枯叶及杂质,略润,切成丝,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大小、长短不一的丝状,革质。上表面光滑有光泽,灰绿色或暗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微隆。气微清香,味苦、微涩。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1.四季青片:四季青4000g。取四季青适量烘干后粉碎成细粉,余量加水煎煮2次,取滤液浓缩至约2000ml,加乙醇4000ml,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膏,再加4倍量水搅匀,静置沉淀后,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状,加入四季青细粉,混匀,烘干,粉碎,制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每片相当于四季青4g。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涩。本品质量鉴定参见药材“理化鉴别”项。功能收敛,抗菌。用于急慢性咽喉炎,痢疾,尿路感染。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1990年] 2.复方四季青片:四季青干浸膏400g,合成鱼腥草素30g。将四季青水煎2次,取滤液,澄清,浓缩,100℃以下干燥成干浸膏;四季青干浸膏与合成鱼腥草素以等量递增法混匀,加辅料适量,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片心呈棕褐色;味腥涩。取本品研细,加乙醇,微热后滤过,滤液滴加三氯化铁试液,即呈蓝紫色;另取本品研细,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1ml,加热,即生成红棕色沉淀;再取本品2片,以碱性水溶解,再以微酸性乙酸乙酯液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层为供试品溶液,取合成鱼腥草素20mg,同前法得乙酸乙酯层,为对照品溶液,原儿茶酸2mg,用无水乙醇溶解,制成溶液,在硅胶G-CMC薄层板上,分别点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及原儿茶醛液各10μl,以苯-无水乙醇(7:2)展开,取出,干后,以5%三氯化铁试液显色,供试品明显呈现相应于合成鱼腥草素对照品的黄色斑点,以及相应于原儿茶酸的暗蓝色斑点。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 3.复方紫柄冬青油纱:紫柄冬青150g, 土大黄120g,紫草90g,银花60g,冰片9g,凡士林1500g。除冰片外,余4味药研为末。凡士林热溶后加入紫草,文火煎炙lh,待油变紫色,再加紫柄冬青、上大黄、银花。时时搅拌,继续煎炙30分钟,滤去渣,再将冰片加入搅匀,倾药液于装有纱布条的盒内制成油纱,灭菌后备用。用于治疗糜烂性、溃疡性、固走性药疹。外敷患处,盖上消毒纱布后用胶布固定,每1-2天换药1次。[《中华皮肤科杂志》1981,14(4):225] |
药理作用 | 1.抗菌作用:四季青相当于生药0.0125g/ml的稀释水溶液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产碱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当水溶液稀释至相当于生药0.0031g/ml时,对金葡球菌仍有抑制作用。其抗菌成分主要为原儿茶酸,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金葡球菌4个菌种全部抑制的最低浓度为1.5mg/ml,可能还含其他抗菌有效成分。四季青制剂,无论口服或肌内注射,在用药后的第1-2日,家兔浓缩尿中所含四季青成分均达有效抗菌浓度,表明此药稳定,吸收完全,经过体内代谢后,在尿中仍能发挥治疗作用。 2.治疗实验性烫伤作用:四季青药水(含鞣质量1.6%)给予大鼠Ⅱ度实验性烫伤创面涂布后,即与创面的渗液结成较牢固的保护性痂膜。3天后给药组大鼠肢体肿胀完全或大部分消退,消肿速度明显比对照组为快。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四季青所含成分原儿茶醛22mg/kg,静脉注射对猫扩张冠脉作用较强;原儿茶酸50mg/kg静脉注射,对猫主要表现在心肌耗氧量降低;而总黄酮甙10mg/kg、5mg/kg、2.5mg/kg与鞣质20mg/kg,分别静脉注射对心血管系统影响不大。 4.抗炎作用:四季青所含原儿茶酸对小鼠甲醛性足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效果强于水杨酸而接近乙酰水杨酸。对大鼠甲醛性足肿也有暂时抑制效果,尿中17-羟类固醇排出量可暂时增加,且对切除肾上腺的大鼠也同样有效,说明其抗炎作用与肾上腺类固醇激素关系不大。 5.抗肿瘤作用:四季青及原儿茶酸对小鼠实验性HF肉瘤及肉瘤(S180)有轻度抑制作用。 6.体内过程:四季青煎剂口服后易从胃肠道吸收,作用快而完全。原儿茶酸注射液静注后迅速分布于体内各脏器官组织中,并能透过血脑屏障,含量以肾脏为最高,脑、肝、心等次之,但2小时后含量已甚低微,大鼠口服、腹腔注射,家兔口服原儿茶酸后,可以原形。脱羧形成儿茶酚、甲基化形成香草酸(vanillicacid)从尿排出。四季青煎剂1次大量口服,兔浓缩尿中药物抑菌作用可保持2天,证明排泄较慢,其成分静注后,绝大部分均在给药后4小时内排出。 7.毒性:四季青煎剂小鼠灌服的半数致死量为233.2±11.56g(生药)/kg,相当于成人l天量[1.2g(生药)/kg]的194倍,表明该药的急性毒性较小,四季青煎剂每日10g(生药)/kg,给家兔灌服14天后,对家兔肝功能有一定损害,即停药2星期后ALT比给药前增高,病检见肝组织有损害,但较轻微,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四季青[2g(生药)/ml]与四季青紊[100mg(原儿茶酸)/ml]均制成注射液,给家兔分别静脉注射,在连续给药1星期后与停药1星期后,分别检查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病检对照组与给药组无明显差别。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涩;凉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生肌敛疮药;活血止血药 |
主治 | 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腹泻;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冠心病心绞痛;烧烫伤;热毒痈肿;下肢溃疡;麻风溃疡;湿疹;冻疮;皲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水煎洗、涂。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1.冬青之名始见于《新修本草》:“女贞”条下,云:“女贞叶似枸骨及冬青树。” 2.《本草拾遗》云:“冬青,其叶堪染绯,子浸酒去风血,补益。木肌白有文,作象齿笏。冬月青翠,故名冬青,江东人呼为冻生。李邕又云:出五台山,叶似椿,子赤如郁李,微酸性热,与此亦小有异同,当是两种冬青。” 3.《本草图经》中在“女贞”条下云:“(女贞)或云即今冬青木也。而冬青木肌理白,文如象齿,道家取以为简。” 4.《纲目》始将冬青从女贞条中分出,并云:“冻青亦女贞别种也。山中时有之。但以叶微团而子赤者为冻青,叶长而子黑者为女贞。” 以上所述冬青特性均与本种相符。 5.《纲目》又引《救荒本草》云:“冻青树,高丈许……又叶似楂子树叶而小,亦似椿叶微窄而头颇圆,不尖。五月开细白花,结子如豆粒大,红色。”有学者考证,此为小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而并非本种。 6.《植物名实图考》冬青条下有两图。左上方图为一带叶花枝,花序呈顶生圆锥状,叶片全缘,应是女贞,在文中有云“俗以接木樨花者,亦可放蜡”也是指女贞。而右下图为一带叶、果枝,果生于叶腋或枝干上,叶缘具锯齿,则为本种。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Ilex purpurea Hassk.[I.chinensis Sims] |
科属分类 | 冬青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