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霜江藤、哥兰叶、穿山龙、山货榔、小红藤、白花藤。
|
汉语拼音 |
shuang hong teng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卫矛科植物大芽南蛇藤的根、茎、叶。
|
动植物形态 |
大芽南蛇藤 攀援状灌木,长3-7m。冬芽大,长7-10mm。小枝圆柱形,具条纹,多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可达2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方形,长5-15cm,宽2-8cm,先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细齿,基部楔形或钝圆。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柄短;花黄绿色,5数,花盘有浅圆齿。蒴果,径10-13mm。花期5-6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灌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种子中含1β,6α,8α乙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6α,8α-triacetoxy-9β-benz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8β-乙酰氧基-1β,9β-二苯甲酰氧基一6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8β-acetoxy-1β,9β-dibenzoyloxy-6α-hydroxy-β-dihy-droagarofuran),1β-乙酰氧基-9α-肉桂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acetoxy-9α-cinnam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9α-乙酰氧基-1β,6α-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9α-acetoxy-1β,6α-diben-z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1β, 2β-二乙酰氧基-9α-β-苯氧杂环丁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2β-diacetoxy-9α-β-phenyloxacy-clobutan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1β-乙酰氧基-2β-苯甲酰氧基-9α-β-苯氧杂环丁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acetoxy-2β-benzoy-loxy-9α-β-phenyloxacyclobutan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1β-乙酰氧基-2β-正丁酰氧基-9α-β-苯氧杂环丁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acetoxy-2β- butanoyloxy-9α-β-phenyoxacyclobutan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1β-乙酰氧基-9α-β-苯氧杂环丁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acetoxy-9α-β-phenyloxacyclobutan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辛;平
|
归经 |
肝;胃经
|
功效 |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
功效分类 |
祛风除湿药;活血止痛药;解毒消肿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经闭;产后腹痛;胃痛;疝痛;疮痈肿痛;骨折;风疹;湿疹;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磨汁涂;或鲜品捣敷。
|
用药禁忌 |
孕妇慎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elastrus gemmatus Loes.
|
科属分类 |
卫矛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