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黄花喉草、白喉草、野络麻。
|
汉语拼音 |
tian ma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椴树科植物田麻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田麻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分枝有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2-2.3cm;托叶钻形,长2-4mm,脱落;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2.5-6cm,宽1-3cm,边缘有钝牙齿,两面均密生星状短柔毛;基出脉3条。花有细柄,单生于叶腋,直径1.5-2cm,萼片5片,狭窄披针形,大约5mm,花瓣5片,黄色,倒卵形;发育雄蕊15,每3枚成一束,退化雄蕊5,与萼片对生,匙状条形,长约1cm;子房被短茸毛。蒴果角状圆筒形,长1.7-3cm,有星状柔毛。果期秋季。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丘陵或低山干山坡或多石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凉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利湿药;解毒止血药
|
主治 |
痈疖肿毒;咽喉肿痛;疥疮;小儿疳积;白带过多;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orchoropsis tomentosa(Thunb.)Makino[Corchorus tomentosus Thunb.]
|
科属分类 |
椴树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