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野芝麻棵、小黑药、野芝麻根。 |
汉语拼音 | di mo sh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梧桐科植物细齿山芝麻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细齿山芝麻HelicteresglabriusculaWall.又名:光叶山芝麻《广西植物名录》。灌木,高1.5m。枝柔弱,幼时密被星状柔毛,后几脱净。叶互生;叶柄短,长约3mm,被毛;托叶钻状,与叶柄等长;叶片偏斜状披针形,长3.5-10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斜心形,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被稀疏的星状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有花2-3朵,花序轴只有叶长的一半;萼管状,长4-5mm,5裂,裂片锐尖,被短柔毛;花瓣5片,紫色或蓝紫色,为萼长的2倍,下面的瓣片上有绒毛;雄蕊10,着生在雌雄蕊柄的先端;子房5室,被毛,柱头5裂。蒴果长圆柱形,长1.5-2cm,宽约12mm,密被长柔毛,先端有短喙,种子细小,多数。花期几乎全年。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草坡上或灌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寒 |
归经 | |
功效 | 截疟;清热解毒 |
功效分类 | 截疟药;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疟疾;感冒发热;麻疹;痢疾;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孕妇慎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Helicteres glabriuscula Wall. |
科属分类 | 梧桐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