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苤蓝、撇蓝、茄连、甘蓝、玉蔓青、芥兰头、玉头、香炉菜。
|
汉语拼音 |
pi l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球茎、叶片和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球茎甘蓝 二年生草本。植株光滑无毛,具白粉。第1年生茎短缩,近地面部分逐渐膨大成肉质球状体或扁球体,直径5-12cm,表面蓝绿色,光滑无毛,常有白粉,也有带紫色的,内面肉质的部分为乳白色,微有辛辣味。叶片集生于球茎的顶部,具长柄;叶片卵圆形至长圆形,长10-25cm,叶片基部两侧有1-2裂片,边缘具不规则牙齿;第2年生茎伸长,高30-80cm,茎生叶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8-11cm,宽2-4cm,叶缘具疏齿,或凹波状,基部渐狭呈翅状,无柄,但不抱茎。总状花序生枝顶,开花后花序轴渐延伸,花大,排列疏松;萼片4,宽披针形,光滑无毛,直立,外侧2枚较大,基部略呈囊状,内侧2枚较小;花瓣乳黄色,长倒卵形,长1.8-2cm,基部具爪,约1cm长;雄蕊6,外侧2枚稍短,长雄蕊长1.3cm,短雄蕊长1cm;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柱不明显,柱头头状。长角果长圆形,先端具短椽。种子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
资源分布 |
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供蔬食。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4-7月播种者,夏、秋季采,9月播种者,冬、春季采。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球茎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辛;凉
|
归经 |
|
功效 |
健脾利湿;解毒
|
功效分类 |
健脾利湿药;解毒药
|
主治 |
脾虚水肿;小便淋浊;大肠下血;湿热疮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生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吹鼻。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本品载于《滇南本草》,原名苤蓝。《农政全书》"芥蓝"条载:"但食根之菜,如芥、芦菔、蔓青之属,魁皆在土中;此则魁在土上,为异耳。"所述特征与球茎甘蓝一致。《纲目拾遗》"茄连"条引《延绥镇志》载:"叶如兰草而肥厚,种之畦塍,根圆大类葵,露出土外,开黄花,京师谓之撇兰。"所述亦似本品。《植物名实图考》在"甘蓝"条中云:"《农政全书》:北人谓之擘蓝。按此即今北地撇蓝,很大有十数厅者,生食、酱食,不宜烹饪也。"再观其附图,具有膨大的球状地上茎,与擘蓝茎在离地面2-4cm处形成膨大的球茎相吻
合,故植物名定为球茎甘蓝。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Brassica caulorapa Pasq.
|
科属分类 |
十字花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