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断肠草 |
汉语拼音 | sai bei zi ji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罂粟科植物赛北紫堇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赛北紫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5-65cm,无毛。主根直长。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多数,柄长4-6cm,基部成鞘,叶片轮廓三角形,长8-10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通常2对,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宽2-5mm;茎生叶2-4枚,互生,疏离,均具柄,柄基成鞘。总状花序顶生,长2.5-8cm,果时可达14cm,花多,上密下疏;苞片长2-7mm,花序下部者二回羽状分裂,最上部者不裂,狭披针形;花梗较苞片略短;花冠黄色,长7-8mm,鸡冠状突起低,距圆筒状,占外轮上瓣长的1/3,略向上弯曲,蜜腺贯穿距的1/2;子房条形,柱头2裂。蒴果条状长圆形,长1-12cm。种子1列,3-7枚。花期6-8月,果期7-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地草坡上、疏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寒 |
归经 | |
功效 |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 |
功效分类 | 活血散瘀药;行气止痛药;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胃脘痛;肝炎;胆囊炎;腰腿痛;痈肿;疥癣;毒蛇咬伤;刀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orydalisimpatiens(Pall.)Fisch[C.sibirica(L.f.)Pers.var.impatiens(Pall.)Regel] |
科属分类 | 罂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