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念珠黄堇、念珠紫堇、胡黄堇。 |
汉语拼音 | zhu guo huang zi ji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罂粟科植物珠果黄堇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珠果黄堇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无毛。主根长直。茎直立,自下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3-5cm;叶片轮廓狭卵形,长5-12cm,宽4-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5-7,末回裂片披针形至条形,下面略带白粉。总状花序顶生,长3-8cm,密集花8-18朵;苞片披针形,长5-8mm;萼片膜质,卵形,长约5mm,先端有缺刻;花冠黄色,长约20mm,距长8mm,末端钝圆。蒴果条形,长2-3.5cm,串珠状。种子扁球形,黑色,表面密生小凹点。花期5-6月,果期6-7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湿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季采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珠果黄堇全草含紫堇杷灵碱(corypalline),原阿片碱(protopine),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咖坡明碱(ca-paurimine),咖坡任碱(capaurine),消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涩;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消肿止痛药 |
主治 | 痈疮热疖;无名肿毒;角膜充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orydalis speciosa Maxim.[C.pallida(Thunb.)Pers.var.speciosa(Maxim.)Kom.;C.maximowcziana Nakai] |
科属分类 | 罂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