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cha hua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花。
|
动植物形态 |
茶 常绿灌木,高1-3m;嫩枝、嫩叶具细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7mm;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1.8-4.5cm,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无毛或微有毛,侧脉约8对,明显。花两性,白色,芳香,通常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6-10mm,向下弯曲;萼片5-6,圆形,被微毛,边缘膜质,具睫毛,宿存;花瓣5-8,宽倒卵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上位,被绒毛,3室,花柱1,顶端3裂。蒴果近球形或扁形,果皮革质,较薄。种通常1颗或2-3颗,近球形或微有棱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11月。
|
资源分布 |
原产我国南部,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广为栽培。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开花时采摘,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花蕾类球形。萼片5片,黄绿色或深绿色,花瓣5片,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近圆形。气微香。
|
中药化学成分 |
花粉中含茶花粉黄酮(pollenitin)即是3,5,8,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3,5,8,4'-tetrahydroxy-7-metho-xyflavone),茶花粉黄酮甙(pollenin)A和B;甙A即是茶花粉黄酮-3-鼠李糖葡萄糖甙(pollenitin-3-rhamnoglucoside),甙B即是茶花粉黄酮-3-葡萄糖甙(pollenitin-3-glucosid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苦;凉
|
归经 |
肺;肝经
|
功效 |
清肺平肝
|
功效分类 |
清肺平肝药
|
主治 |
鼻疳;高血压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
|
科属分类 |
山茶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