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毛花杨桃根
|
汉语拼音 |
mao dong gua ge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猕猴桃科植物毛花猕猴桃的根及根皮。
|
动植物形态 |
毛花猕猴桃 落叶藤本,幼枝、叶柄、花序和萼片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黄色直展的绒毛或交织压紧的绵毛;皮孔大小不等;髓白色,片状。单叶互生;叶柄粗短,长1.5-3cm;时片厚纸质,卵形至阔卵形,长8-16cm,宽6-11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硬尖小齿,上面幼时散生糙伏毛,后仅中脉和侧脉上有少数糙毛,下面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黄色星状绒毛。聚伞花序,具1-3花;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萼片2-3,淡绿色;花瓣5,淡红色,顶端和边缘橙黄色;雄蕊多数,花丝浅红色;子房球形,密被白色绒毛,花柱丝状,多数。浆果柱状卵球形,长3.5-4.5m,直径2.5-3m,密被乳白色不脱落的绒毛,宿存萼片反折,果梗长达15mm。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50-1100m的山地草丛及疏灌木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根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根含胡萝卜甙(dauasierol),熊果酸(ursolicacid),β-谷舀醇(β-sitcoterol),毛花猕猴桃酸(eriantic acid)A、B。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淡;微辛;寒
|
归经 |
|
功效 |
解毒消肿;清热利湿
|
功效分类 |
解毒消肿药;清热利湿药
|
主治 |
热毒痈肿;乳痈;肺热失音;湿热痢疾;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胃癌;食管癌;乳癌;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ctinidiaerianthaBenth.[A.davidiiFranch.]
|
科属分类 |
猕猴桃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