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兰屿千金藤 |
汉语拼音 | tai wan qian jin teng |
英文名 | root of Taiwan Stephania |
药材基原 | 为防已科植物台湾千金藤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台湾千金藤 多年生草质藤本。枝径约1cm,具沟纹,皮褐色,小技下垂,光滑,淡绿色。叶柄长7-9cm;叶片纸质或革质,光滑,广卵形,广三角形椭圆形,长9-10cm,宽8.5-9cm,先端有短尖头,全缘,或微卷,成盾状,具12辐射脉。雄花序腋生,有梗,梗长8- 12cm,光滑,先端有伞彩花,8花作放射状。果丛生,核果状,倒卵形,长约1.2cm,宽约1cm,顶圆,基部截形。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台湾。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野。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台湾千金藤含克列班宁(crebanine),头花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法诺斯蒂宁(phanostenine),开环头花千金藤破(secocepharanthine),二氢开环头花千金藤碱(dihy-drosecocepharanthine),O-甲基蓬嘉宾碱(O-methylpunjabine)及 O-甲基去氧蓬嘉宾碱(O-methyldeoxopunjabi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平 |
归经 | 肝;胃经 |
功效 | 抗结核,镇痛,催吐。 |
功效分类 | 止痛药 |
主治 | 结核病,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慢性疮疡,毒蛇咬伤,疟疾。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 |
用药禁忌 | 服用过量,可引起呕吐。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本种所含成分有镇痛、催吐、抗结核菌的作用。 |
考证 | 始载于《台湾药植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tephania sasaki Hayata ex Yamamoto |
科属分类 | 千金藤属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