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bai yao jian |
英文名 | Chinese gall leaven |
药材基原 | 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 |
动植物形态 | |
资源分布 |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为灰褐色之小方块,表面间有黄白色斑点,微具香气。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1.将五倍子捣碎,研末过筛,每斤加入茶叶末1两,酵糟4两,同置容器中拌匀捣烂,摊平,切成约1寸见方的小块,俟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2.《本草蒙签》:新鲜五倍子十斤,捣烂,细磁缸盛,稻草盖盇七昼夜,取出复捣,加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一盇七,仍捣仍盇,务过七次,捏成饼,晒干任用。 3.《医学入站》:用五倍子十斤,乌梅,白矾各一斤,酒曲四两。将水红蓼三斤,煎水去渣,入乌梅煎,不可多水,要得其所,却入五倍子粗末并矾,曲和匀,如作酒曲样,入磁器内,遮不见风,候生白,取出晒干听用。 4.《纲目》: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两,滚水浸过,细茶一两同炒,共研末,入罐内封固六月,要一七取开,配合用。又:五倍子一斤研末,酒曲半斤,细茶一反研末,右用小蓼汁调匀,入钵中按紧,上以长稻草封固,另用箩一个,多着稻草,将药钵坐草中,上以稻草盖,置净处,过一七后,看药上长起长霜,则药已成矣。或捏作丸,或作饼。晒干,才可收用。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酸;涩;微甘;平 |
归经 | 心;肺;胃经 |
功效 | 润肺化痰;止血止泻;解热生津 |
功效分类 | 润燥药;生津药;祛痰药 |
主治 | 久咳劳嗽;咽痛;口疮;牙疳;便血;血痢;泄泻;脱肛;暑热口渴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布包;或为丸,噙化;或作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含漱。 |
用药禁忌 | 外感咳嗽,湿热泻痢及积滞未清者均忌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本草蒙筌》:治肺胀喘咳不休。 2.《医学入门》:润肺治嗽,化痰,止渴。疗肠风下血;为末糁诸疮,干水敛口。 3.《纲目》: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宣NI,面鼻疳蚀,口舌糜烂,风湿诸疮。 4.《纲目》: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 |
考证 | 出自《本草蒙筌》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Mass Galla chinesis et camelliae Fermentata |
科属分类 | 漆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