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niu er feng |
英文名 | Root of Calyx-shaped Daphniphyllum |
药材基原 | 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牛耳枫 常绿灌木,高1-5m。单叶互生,叶柄长3-15cm;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0-15cm,宽3.5-9cm,先端钝或近圆形,有时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边缘背卷,上面绿色,背带粉绿,有白色细小乳头状突起;侧脉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异株;花小,无花瓣,花被萼状,宿存;雄花花梗长1.2cm,花被片3-4,雄蕊9-10,长约4mm,花丝极短,药隔发达,大于花药;雌花花梗长约5-6mm,花被片同雄花;子房为不 完全的2室,花柱短,柱头2分枝。核果卵圆形,长约1cm,被白粉,有种子1颗。花期4-6月,果期6-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灌丛中或小溪两岸的疏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右采,挖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苦;性凉;小毒 |
归经 | 肺;大肠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功效分类 | 清热药;止咳药 |
主治 | 外感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胁下痞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 |
用药禁忌 |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南宁市药物志》:治痨咳及热泻。外洗风湿骨痛,跌打后遗筋缩。 |
考证 | 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
科属分类 | 大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