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小常山
|
汉语拼音 |
qian jie c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马鞭草科植物千解草的全株。
|
动植物形态 |
千解草,直立矮小亚灌木,高约数厘米,稀达15cm。根木质化,呈不规则块状、圆柱状或弯曲,黄棕色,有纵纹。茎高约9cm,疏生黄棕色柔毛或无毛。叶2(-4)对,具极短或长达6.5cm的节间;叶片纸质,倒卵状长圆形、匙形或近圆形,大小不等,长4-14cm,宽2-6cm,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疏齿,稀仅上部有小齿或近全缘,先端钝圆,两面均疏被短柔毛及金黄色腺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小而密集,长宽约1.5cm,稀有长达3-5cm,被短柔毛;花序柄长0.5-1.3cm,密生细柔毛;苞片小,线形至披针形,长约1mm;花萼杯状,长约2.5mm,先端5浅裂,微呈二唇形,裂片钝三角形,外面被疏毛;雄蕊4,短于花冠。核果圆球形或倒卵形,直径4-5mm。果期6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海南及云南西部。
|
生态环境 |
为海拔200-1670m的经常火烧地带特有种。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切段或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根节中含千解草萜酮(pygmacone),千解草素(pygmaercin)B、C,A及5,6-二去氢千解草素(5,6.didehy-dropygmaeocin)A,柳杉酚(sugiol),干解草蒽惠三酮(pygmaeocine)E,千解草香豆精(pygmaeoherin),西茹特二萜酮(sirutekkone),巴兰精(bharangin),异巴兰精(isobha-rangin),巴兰精宁(bharanginin),铁锈醇(feruginol)和巴兰奇呋喃(bharangifuran)。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微苦;甘;性微温
|
归经 |
|
功效 |
活血止痛;祛风除湿;健脾消食
|
功效分类 |
活血止痛药;祛风除湿药;健脾消食药
|
主治 |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泄泻;疮疡肿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ygmaeopremna herbacea(Roxb.)Moldenke[Premna herbacea Roxb.]
|
科属分类 |
马鞭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