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玉簪花根 |
汉语拼音 | yu zan ge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玉簪花,多年生草本。具粗根茎。叶根生;叶柄长20-40cm;叶片卵形至心状卵形,长15-25cm,宽9-15.5cm。花葶于夏秋两委从叶丛中抽出,具1枚膜质的苞片状叶,后者长4-6cm,宽1.5-2cm;总状花序,花梗长1.2-2cm,基部具苞片,苞片长2-3cm,宽1-1.2cm;花白色,芳香,花被筒下部细小,长5-6cm,直径2.5-3.5cm,花被裂片6,长椭圆形,长3.5-4cm,宽约1.2cm;雄蕊下部与花被筒贴生,与花被等长,或稍伸出花被外;子房长约1.2cm;花柱常伸出花被外。蒴果圆柱形,长6cm,直径1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
资源分布 |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
生态环境 | 生于阴湿地区。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晾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辛;寒;有小毒 |
归经 | 胃;肺;肝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下骨鲠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下骨鲠药 |
主治 | 痈肿疮疡;乳痈瘰疬;咽喉肿痛;骨鲠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鲜品倍量.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1.《品汇精要》:“凡服勿犯牙齿。” 2.《药性切用》:“最能损齿去牙。”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论玉簪花根之性捷利,不可轻用:倪朱谟:“玉簪花根,能解痈毒,化骨鲠之药也。其性捷利,推荡甚速,非可常服屡眼之剂。善用者惟取其随证权用而已。玉簪花根叶捷利推荡,力能化骨落牙,下胎断产,此猛利之物,除此数事外不可轻用。”(《本草汇言》) 2.论玉簪花根取牙之验:张山雷:“玉簪根性质,据濒湖《纲目》下骨鲠,涂痈肿,取齿牙,颇与急性子约略相近。颐尝采鲜根捣自然汁,晒干作小丸,治牙痛欲落者,以一丸嵌痛处,听其自化。一丸不落,再嵌二三次,无不自落,而无痛苦,确验。又吾乡有齿痛甚剧者,闻人言玉簪根汁点牙自落,乃捣汁漱口,不一月而全口之齿无一存者,此是实事,可证此物透骨之猛,且其人年仅三十余也。”(《本草正义》)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on.[Hemerocallis plantaginea Lam.;Funkia subcordata Spreng.] |
科属分类 | 百合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