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 |
汉语拼音 | shan bai z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百合科植物簇花球子草的根茎及根。 |
动植物形态 | 簇花球于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短,匍匐状。叶基生,4-8枚;叶柄长20-30cm;叶片被针形、条状被针形至椭圆形,长16-23cm,宽2-4cm,先端渐尖或短尖;具5条主脉,折扇状。花葶长13-35cm,总状花序长10-15cm,每一苞片内簇生2-5朵花;苞片被针形,长3-7mm,膜质;花梗长5-8mm;花紫色,直径6-8mm,花被简长2-3mm,大部分与子房合生,裂片6.长圆形或卵形,外轮稍长于简部;雄蕊6,花丝合生的肉质环宽约0.5mm,紫色,花药长约0.5mm;子房半下位,3室,花柱粗短,柱头三裂不明显。蒴果具1-3颗小核果状种子,种于近圆形,长5-7mm,具肉质外种皮,绿色。花期1-5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海南和广西。 |
生态环境 | 生于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甘;平 |
归经 | |
功效 | 祛痰止咳;解郁散瘀 |
功效分类 | 祛痰止咳药;解郁散瘀药 |
主治 | 咳嗽痰多;胸胁疼痛;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eliosanthestetaAndr.[P.minorYamamoto] |
科属分类 | 百合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