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一包针、五指草、石上莲、野鸡脚 |
汉语拼音 | shi bi li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水龙骨科植物掌叶线蕨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植株高30-5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黑褐色有光泽的披针形鳞片,长渐尖头,基部盾状着生,边缘有疏小齿,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与孢子叶同形,但叶柄较短而有翅,裂片较宽;营养叶的叶柄长20-30cm,圆柱形,淡禾秆色,基部有关节并被鳞片;叶片通常为掌状深裂,有时为2-3裂或单叶,长与宽各10-18cm,基部截形或多少下延;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略变狭,长10-16cm,宽1.5-3cm,边缘呈浅波状;侧脉斜向上,每对侧脉之间有2行伸长的网眼,偶有单一的钩状内藏小脉。孢子囊群线形,沿侧脉斜出,每侧脉之间有1条;无囊群盖。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1700m的林下或山谷溪边潮湿地或岩石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苦;凉 |
归经 | |
功效 | 活血散瘀;解毒止痛;利尿通淋 |
功效分类 | 活血散瘀药;解毒止痛药;利尿通淋药 |
主治 | 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毒蛇咬伤;热淋;石淋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olysis digitata(Bak.)Ching[Gymnogramme digitata Bak.] |
科属分类 | 水龙骨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